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明天起,酒非酒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花非花《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白酒工业术语》将正式实施。
这次修订规定了饮料酒和白酒相关术语和定义,花非花明确了饮料酒分类,酒非酒完善了十二个香型白酒以及其他工艺白酒从原料到成品的花非花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也被业内人士叫做酒类“新国标”。花非花
这次修订核心的酒非酒变化就是修改了分类定义。如在饮料酒下一级分类修改了发酵酒、花非花蒸馏酒和配制酒定义,花非花增加了术语露酒。酒非酒
“新国标”契合消费者对白酒应是花非花“粮食酒”的认知,修改了白酒的花非花定义,明确白酒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酒非酒以大曲、花非花小曲、花非花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新增“粮谷”定义为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谷物和绿豆等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
“新国标”修改了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的定义,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工艺白酒的属性,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不再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也就是无论哪种生产工艺“白酒”都要以粮谷为原料,且不允许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与成色物质。
对于固态法白酒,则延续了不得添加食用酒精的要求,要采用陈酿、勾调工艺加工。其中陈酿工艺指的是在贮酒容器中贮存一定时间,使酒体谐调、口感柔和的生产工艺,也就是俗称的“老熟”。勾调工艺即把具有不同香气、口味、风格的白酒,按不同比例进行调配,使之符合一定标准,保持白酒特定风格的生产工艺,也就是俗称的“以酒调酒”。
“新国标”还根据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对白酒十二大香型定义做出了调整,突出传统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取消了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主体复合香成分描述。
“新国标”从标准上遏制白酒企业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冲动,有利于打击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引导企业回归传统、差异化运营。
部分符合“老国标”的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则将面临分类调整。这类产品生产原料中含有薯类、糖蜜类等物质,或通过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修饰香气和口感,并凭借独特的风味、口感和极高的性价比俘获了众多的消费者。“新国标”施行后,这类“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将被归为“配制酒”下的“调香白酒”,可以使用“调香白酒”的名称继续销售。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填补“调香白酒”产品标准的缺失,由中国酒业协会牵头的《调香白酒》团体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白酒工业术语》两项国家标准规定了饮料酒和白酒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饮料酒分类原则,便于消费者在选购时了解各类酒产品的特点,方便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选择产品,必将助推酒产品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与创新、规范酒产品市场健康发展。归根结底,不管什么酒都要合法合规生产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是不同的酒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受众,“不管白酒黄酒啤酒配制酒,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就是好酒”。
在最后笔者还要提醒一句,酒精作为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明确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还是少饮为妙。“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各位消费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酒量啊!
顶: 7踩: 26
评论专区